氣陰兩虛 病因病理學術語。又稱氣陰兩傷。常見于熱性病過程中,熱在氣分,汗出不徹,久而傷及氣陰;或熱盛耗傷津液,氣隨液脫;或溫熱病后期及內傷雜病,真陰虧損,元氣大傷。也可見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。癥見口渴、氣短等。治宜益氣生津養陰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Q > 2006-01-12
氣陰兩虛為證候名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320. ,又稱氣陰兩傷[參考資料] 高忻洙,胡玲主編.中國針灸學詞典[M].南京: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,2010:144. [參考資料]
分類:醫學百科 > 氣陰兩虛 2015-12-21
氣陰兩虛證為證候名。指元氣不足,陰津虧損,以神疲乏力,氣短懶言,咽干口燥,煩渴欲飲,午后顴紅,小便短少,大便干結,舌體瘦薄,苔少而干,脈虛數等為常見癥的證候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
分類:醫學百科 > 氣陰兩虛證 2016-03-05
心氣陰兩虛為證候名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393. 。見《中醫臨床診療術語·證候部分》。即氣陰兩虛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
分類:醫學百科 > 心氣陰兩虛 2015-12-04
感冒病之氣陰兩虛證,是指素體氣陰兩虛感受外邪所形成的外感證候;或平人感受外邪,遷延數日,耗氣傷陰,致使表邪不解,氣陰已傷。臨證以惡寒發熱,頭痛身楚,氣短汗出,手足心熱,口燥咽干,舌質紅,脈浮數為其特點。作者:不明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醫源圖書館 > 疾病類 > 感冒防治320問 > 2006-04-16
感冒病之氣陰兩虛證,是指素體氣陰兩虛感受外邪所形成的外感證候;或平人感受外邪,遷延數日,耗氣傷陰,致使表邪不解,氣陰已傷。臨證以惡寒發熱,頭痛身楚,氣短汗出,手足心熱,口燥咽干,舌質紅,脈浮數為其特點。 來源:放心120
分類:求醫問藥 > 疾病專題 > 感冒專題 > 感冒治療 > 中醫治感冒 > 2004-12-07
定義鎖肛痔·氣陰兩虛證(anorectal cancer with qi-yin deficiency pattern)是指病程日久,氣陰兩虛,以面色無華,消瘦乏力,便溏,或排便困難,便中帶血,色澤紫暗,肛門墜脹,或伴心煩口干,夜間盜汗,
分類:醫學百科 > 鎖肛痔·氣陰兩虛證 2017-11-07
虧虛,以干咳無力,氣短而喘,聲低或音啞,五心煩熱,脈細無力等為常見癥的證候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5.。最后修訂于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23:51:47 (G
分類:醫學百科 > 肺氣陰兩虛證 2016-03-04
膏湯(《傷寒論》)。如哮喘病中出現肺氣陰兩虛證,常見喘促氣短,神疲乏力,活動尤甚,頭暈,顴紅,五心煩熱,盜汗,口干等氣陰兩虛,肺氣上逆的臨床表現,治宜益氣養陰定喘,方選生脈散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加味。若于肺癆病中見肺氣陰兩虛證,每見咳嗽吐血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醫源圖書館 > 疾病類 > 支氣管炎與哮喘防治236問 > 2006-04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