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阻中焦 病證名。中焦指脾胃。即濕邪阻滯脾胃,影響其運化功能。癥見頭重、怠倦、脘悶、腹脹、納呆、口粘渴、喜熱飲、小便短赤,舌苔厚白或膩,脈緩等。治宜健脾利濕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S > 2006-01-12
濕阻中焦指濕邪困阻脾胃,中焦即脾胃。常見的有濕困脾陽、脾虛濕困。[參考資料] 高忻洙,胡玲主編.中國針灸學詞典[M].南京: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,2010:686. 濕阻中焦即濕邪阻滯脾胃,影響其運化功能。癥見頭重、怠倦、脘悶、腹脹、納呆
分類:醫學百科 > 濕阻中焦 2015-07-06
治濕阻中焦脘痞?;蝻嬐P南录卵5劝Y。 姜半夏(三錢)茯苓(一兩)生姜(五錢) 本方加桂枝甘草去半夏。名茯苓甘草湯。治傷寒水氣乘心○本方去茯苓。名小半夏湯。 治濕 《醫方簡義》 清 王清源 公元1644-1911年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醫方簡義》 2004-04-10
治濕阻中焦脘痞?;蝻嬐P南录卵5劝Y。 姜半夏(三錢)茯苓(一兩)生姜(五錢) 本方加桂枝甘草去半夏。名茯苓甘草湯。治傷寒水氣乘心○本方去茯苓。名小半夏湯。 治濕 《醫方簡義》 清 王清源 公元1644-1911年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醫方簡義》 2004-04-10
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274. 。 參見濕熱內蘊、濕遏熱伏、濕阻中焦: 濕熱內蘊為病機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1778.
分類:醫學百科 > 中焦濕熱 2015-12-22
小兒好睡 病證名。見《明醫雜著》。小兒脾胃嫩弱,消化機能不強。喂養不當,易致消化失常,濕阻中焦,升降不利,或乳食停滯而成。治宜健脾化濕助運,用六君子湯加蒼術、苡仁。若有乳食停滯,佐入山楂、神曲、麥芽之類,以消食導滯;若心脾氣虛挾痰,佐以當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X > 2006-01-12
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,運化功能減弱,以脘腹滿悶,肢體困重,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外感病。古代又稱為“濕證”、“濕病”、“傷濕”。濕阻之病,在江南、沿海等潮濕地區,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節較為常見,因其身困食少,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,中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醫源圖書館 > 教材類 > 中醫內科學 > 第一章 外感病證 > 2009-01-24
疾病科屬內科疾病概述濕阻(damp obstruction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學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5.、damp obstruction disease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
分類:醫學百科 > 濕阻病 2016-07-06
燥除濕藥為主組成,治療濕阻中焦,胃氣不和等證的祛濕劑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5.。最后修訂于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15:17:38 (GMT+08:00)
分類:醫學百科 > 和胃燥濕劑 2016-06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