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M].南京: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,2010:457.。見《外臺秘要》卷二十六。又名疝、橫痃、膀胱小腸氣、賊風入腹、小腸氣、膀胱氣、奔豚氣、蟠腸氣、腎系陰腫等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
髁骨間, 刺而多之, 盡炅病已。 經脈篇曰: 足厥陰肝病, 丈夫?疝, 婦人少腹腫。 肝所生病, 為飧泄, 狐疝。 足厥陰之別, 循脛上睪, 結于莖, 其氣逆則睪腫卒疝, 實則挺長, 虛則暴癢, 取之所別也。 繆刺論曰: 邪客于足厥陰之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醫源圖書館 > 中醫古籍 > 景岳全書 > 卷之三十三貫集雜證謨 > 2008-05-14
穴[參考資料] 高忻洙,胡玲主編.中國針灸學詞典[M].南京: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,2010:458.。主治疝氣偏墜、睪丸腫痛、奔豚氣、少腹痛及急慢性腸炎、細菌性痢疾等[參考資料] 高忻洙,胡玲主編.中國針灸學詞典[M].南京:江蘇科學技術
[參考資料] 孫國杰主編. 針灸學[M].上海:上??茖W技術出版社,1997:143.。三角灸穴主治疝氣偏墜、睪丸腫痛、奔豚氣、少腹痛及急慢性腸炎、細菌性痢疾等[參考資料] 高忻洙,胡玲主編.中國針灸學詞典[M].南京: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,
此五者有名而無形也。外有心疝、寒疝、肌 疝、疝癖數者,其名不同,病則大同小異,世俗呼為小腸氣、膀胱氣、奔豚氣、蟠腸氣、橫弦、 豎弦、偏墜、木腎、腎余、陰腫,由疝之為病,其名別也。至于張子和論七疝,曰寒、水、筋、 血、氣、狐、七者是也。寒疝者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古今醫統大全》 2004-04-10
治小腸氣用炒鹽及茴香二包,不住手更換熱熨。 治小腸氣臍腹攪疼,陰中疼悶,不省人事用茴香鹽炒、枳殼各一兩,沒藥半兩,為末。 每 治腎氣沖脅,如刀刺痛,喘息不得用茴香莖葉生搗汁一合,熱酒一合服。亦理小腸氣。 治腎臟風壅積,腰膝沉重用威靈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衛生易簡方》 2004-04-10
治小腸氣用炒鹽及茴香二包,不住手更換熱熨。 治小腸氣臍腹攪疼,陰中疼悶,不省人事用茴香鹽炒、枳殼各一兩,沒藥半兩,為末。 每 治腎氣沖脅,如刀刺痛,喘息不得用茴香莖葉生搗汁一合,熱酒一合服。亦理小腸氣。 治腎臟風壅積,腰膝沉重用威靈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衛生易簡方》 2004-04-10
小腸寒疝。 附子(一大枚,用防風、銼墨豆一協議煮,附子去皮尖)胡蘆巴木香巴戟天川楝肉 玄胡索官桂茄舶上茴香破故紙(炒。各一兩) 上末,糯米粉酒打糊丸,梧桐子大。朱砂為衣,空心酒下五十丸。 (《百選》) 葫蘆巴丸 治小腸氣、蟠腸氣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古今醫統大全》 2004-04-10
古來疝氣厥陰肝,腎部從來無所干,食積濕痰亦寒郁,前人分作七般看。止痛飲子最端 的, 核。 五靈又是一方名,澤瀉豬苓共茯苓,白術桂檳川楝子,木通橘核小茴香。一方白術參 芍,茱萸干姜玄胡索,歸身澤瀉巴戟天,甘草茴香用八角。 香蘇散(見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濟世神驗良方》 2004-04-10
古來疝氣厥陰肝,腎部從來無所干,食積濕痰亦寒郁,前人分作七般看。止痛飲子最端 的, 核。 五靈又是一方名,澤瀉豬苓共茯苓,白術桂檳川楝子,木通橘核小茴香。一方白術參 芍,茱萸干姜玄胡索,歸身澤瀉巴戟天,甘草茴香用八角。 香蘇散(見
分類:中醫古籍 > 《濟世神驗良方》 2004-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