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氣上逆證為證候名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1234.。指胃失和降,胃氣上逆,以噯氣,呃逆,嘔吐等為常見癥的證候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
分類:醫學百科 > 胃氣上逆證 2016-03-05
胃氣上逆為病機[參考資料] 李經緯等主編.中醫大詞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4:1232. 。指胃的通降功能障礙,胃氣下降不及,反而逆上的病理變化[參考資料]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[M
分類:醫學百科 > 胃氣上逆 2015-12-22
冠心病之胃氣上逆、心脈瘀阻證,癥見胸膺劇痛,或左胸(心前區)劇痛,或胃脘劇痛而胸悶氣緊,持續時間長且重,長達1~2小時或數小時,服硝酸甘油片或冠心蘇合丸不效。并有惡心嘔吐,脘腹脹悶,舌苔白薄,舌質正常,若遷延數日不解,則舌苔變厚,舌質轉紅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醫源圖書館 > 疾病類 > 冠心病防治356問 > 2006-04-16
胃咳 病名。胃氣上逆所致的咳嗽。證見嘔而咳,甚則吐蛔?!端貑枴た日摗罚骸捌⒖炔灰?,則胃受之;胃咳之狀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?!敝我撕臀附的骝屜x,用烏梅丸、異功散加川椒、烏梅、加味二陳湯等。參見脾經咳嗽條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W > 2006-01-12
降逆下氣為理氣法之一。是一種治療肺胃之氣上逆的方法。如肺氣上逆,則咳嗽哮喘、痰多氣急。針灸常選肺俞、尺澤、膻中、天突、豐隆等穴,針用瀉法。胃氣上逆,則呃逆不止、胸中不舒、脈遲。針灸常選中脘、內關、足三里、膈俞等穴,針用補法;可灸[參考資料]
分類:醫學百科 > 降逆下氣 2015-06-18
功能主治 降逆止嘔。治寒熱錯雜,胃氣上逆,呃聲低怯,下肢欠溫,口干,舌紅苔薄,脈細。 用法用量 水煎服。 摘錄 《中醫治法與方劑》 最后修訂于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0:34:18 (GMT+08:00)
分類:醫學百科 > 降逆止呃湯 2009-12-05
審定委員會. 中醫藥基本名詞(2004)[M].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05.。行氣降逆法除了用以治療肺氣上逆所致的喘咳、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之外,也常用以治療血隨氣逆的出血證,《先醒齋廣筆記》治吐血三訣之一即為“宜降氣不宜降火”[參考資料
分類:醫學百科 > 行氣降逆 2016-06-16
胃咳 病名。胃氣上逆所致的咳嗽。證見嘔而咳,甚則吐蛔?!端貑枴た日摗罚骸捌⒖炔灰?,則胃受之;胃咳之狀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?!敝我撕臀附的骝屜x,用烏梅丸、異功散加川椒、烏梅、加味二陳湯等。參見脾經咳嗽條。 最后修訂于 2009年1月6日
分類:醫學百科 > 胃咳 2009-01-06
不嗜食 證名。自覺饑餓,但不欲食。多由寒濕阻胃或脾胃運化失常所致?!鹅`樞·大惑論》:“胃氣上逆,則胃脘寒,故不嗜食也?!敝斡闷轿竿?、瀉脾丸、茱萸丸、升陽益胃湯等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B > 2006-01-11
寒積吐 病證名。見《醫經會解》。指寒邪積滯胃中而致嘔吐,伴有面唇蒼白,形寒,肢冷等。多因乳幼兒沐浴受涼,風寒由肌表入胃,胃氣上逆所致。治宜溫中消積,用理中湯加藿香、丁香、蔻仁之類。 作者:
分類:醫源資料庫 > 中醫詞典 > 字母H > 2006-01-11